終身學習 學習應該是件快樂事 生活中難免遇到挫折困難,難題可以是來自人的層面,亦可以是國與國之間的衝擊。每當感到迷惘不安,與其自傷自憐,進修學習反而是走出迷宮的好方法。此說並非無的放矢,以教育聞名於世的芬蘭,便是藉着這一招從「自殺強國」變成全球最幸福的國家之一。
Teaching skill and experience 去科目化的未來教育新常態 過去多次談及傳統教育模式已面臨徹底顛覆,今次新冠肺炎疫情強制學童在家學習,更為這個進程推上一把。即使學生重回學校上課,但網上教學並不會消失;而未來教育的另一個方向就是科目變得不再重要。
公開試 公開考試的未來 考公開試入讀大學,是全球考生的必經之路。無論是香港的DSE(中學文憑試)、中國內地的高考、英國的GCE A-Level或是美國的SAT/ACT,都是大學用以評估學生學術能力的必要項目。
新常態 在家教學新常態 不知不覺暑假快將結束, 新學期雖然如常開始,但大學已宣布因疫情要全面推行網上授課,意味着教學也需在家中進行。以往我們熟悉的睇黑板抄筆記,「大堂」內老師講書學生抄書的一套全部退役,而幾年前開始推廣的反轉課室,應該可以進一步發揚光大。
Teaching skill and experience Be Water的無限思維之戰 防疫期間大家WFH之餘,安坐家中可以做乜?除了煲劇打機外,學習是一個有益有建設性的活動,我最近便沉迷於研究大腦運作方式以及這對學習的影響,赫然發現李小龍用英文演繹老子的「上善若水」四字,不只可應用於武術或待人處世,還相當適用於學習之上。
Future of Everything 未來學習的構想 過去十二個月,先是社會運動蔓延全城,然後是全球疫情大流行。前者令港人堅信的價值觀和信任系統崩潰,後者則造成多年的社交習慣及經濟發展瓦解。政治上的不信任、尖銳敵對的民族主義,以及日趨不確定的未來前景,香港人在精神上及身體上都充滿無力感,一眾年輕人或學生,更會有「何必偏偏選中我」的感慨。
Teaching skill and experience 致畢業同學們的信 世界正在急速改變:香港的「一國兩制」、中國的發展前景、環球的信任崩潰,而作為香港人,連我們一向信守的普通法制度甚至價值觀,亦受到史無前例的挑戰。
網上會議 疫後新常態 網上會議大勢所趨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小企叫苦連天,即使政府推出應急措施,可惜遠水始終救不了近火,而且政府的援助多數未必能夠對症下藥。對一眾中小企而言,租金是最大負擔。然而,隨着科技快速發展,現今經濟已由過去以地產為主,變成由知識及數據驅動。
網上教學 疫境求存 雲端學習市場興起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未有徹底解決跡象,儘管公務員下周開始分階段復工,但禁聚令仍未取消,一眾港人仍需要保持社交距離。與此同時,康文署轄下部分設施如室外運動場地、圖書館和博物館等重開,但室內及演出場地則仍然關閉,重開無期;再加上學校尚未有正式的復課日期,一眾學生及相關服務提供者仍然被迫停工停學,例如以學生課後時間為主的學習市場,無論是補習班、興趣班或是體育培訓,相關中小微企都叫苦連天。
Teaching skill and experience 社交距離及Zoom教學用後感 在保持社交距離的大前提下,Work/Study From Home似乎已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習慣的改變已經無可避免。大家如無必要「最好唔見」,於是無論公司開會、學校上課甚至是補習興趣班,視像通訊平台Zoom便變得無處不在。
slashie T型學習方式 學得多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我認為做人還是應該有一項專長,以支持日後 進一步發展,這種學習方式我稱為T-Model。在這個角度,「T」字「豎」所指 是垂直縱深的專業本事,「橫」則代表其他領域的應用能力。
da vinci codex 創新先行者黃岳永 以科技閱讀未來 認識黃岳永(Erwin)的人大概都知道,他是個大忙人,身兼多職:大學教授、創業顧問、上巿公司非執行董事、社會企業家、作家……他告訴GRWTH小編,生活再忙都不忘一件必需品:「閱讀是我生活的一部份。」這一兩年間,Erwin讀畢50多本書和整本厚厚的聖經,繁忙生活下的大量閱讀是怎樣練成呢?
dreamstarter 重回全日制真正目標 上午班學生還可以回家吃午飯,做完功課再看卡通片,絕對比他們的小朋友舒服得多。現時愈來愈多家長希望小學能夠回復半日制,但教育局探討多年還是處於研究階段,半日制似乎遙遙無期。
dreamstarter 啟夢者北歐圓夢之旅 Dreamstarter這個受芬蘭教育啟蒙並以此為基礎的計劃,在香港截然不同的社會環境中竟然取得卓越成就,我還可以到計劃發源地,跟一眾有志於教育的人士分享心得,也算圓了我這「啟夢者」的夢想。
創意 好奇不會害死貓 最近領養了一對貓姊妹,終於明白貓的好奇心可以旺盛到哪一個程度。牠們喜歡四處探險,對盒子膠袋或是其他東西都要親身體驗一下,時常出現「玩大咗」要主人出手救援的情況,但脫身過後馬上便擺出一副無事發生過的樣子,繼續將好奇心發揚光大。
電子書 繁體網上閱讀落後有因 挾着騰訊(00700)光環的閱文集團(00772)是港股中首間把文學業務進行IPO的公司,是否值得如此高估值見仁見智,但如此多人追捧亦代表熱中閱讀的人不是少數。無論哪種模式,能夠鼓勵人們多閱讀畢竟是一件好事,而閱文代表的是中國獨有的網絡文學形態,付款訂閱小說的模式亦廣為人們接受。
有機上網 如何填補數碼鴻溝 現今所有資訊都放在互聯網上, 這是否代表學習方面人人平等?並不一定。假如家境貧窮得根本負擔不起電腦或上網費用, 資訊科技只會為貧富學生之間製造新的鴻溝,正如時下常說的「輸在起跑線」。
article 從細學懂解難與溝通 STEM培育創科新一代 STEM教育課程近年風行全球,希望藉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ematics)培養學生邏輯及解難能力,學會自行處理各種問題。《信報》StartupBeat今期請來香港電子學習聯盟主席黃岳永(Erwin),以及iCare智研德育總監施德利(Michael),一起討論及思考香港下一代的未來。
Teaching skill and experience 學習貴乎實踐 在科大任教「社會創新及創業精神」已一個學期,新學期我又重新檢視課程設計,嘗試整理出一套「獨門」招式。我教書時一向習慣由個人的學習經驗出發,而之前與大家分享過的教學過程,亦即課外體驗、堂上分享及事後檢討等3個步驟也是如此。我暫時把這過程稱之為O.I.R/A,意指觀察(Observe)、詮釋(Interepret)及反思(Reflection)/應用(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