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Reverse Engineering概念應用AI 逆向工程是一個用於分析和理解現有產品或系統的過程,一言以蔽之就是「反推」,一般而言會經過收集訊息、拆解產品、分析部件、重新設計以及驗證檢測這幾個步驟。
人工智能 讓AI進階的Prompt Engineering 在由AI產生內容(AI Generated Content, AIGC)的年代,提示工程這個新興人工智能領域成為一門重要學問。簡單來說,就像老師向學生提供提示來幫助其學習一樣,用戶向AI提供準確線索,一步步將它帶入場景,引導AI更了解人類想法,逐步提高答案的質素,進而產生符合用家期待的結果。
人工智能 大學的創新者窘境 作為教育者,謹慎和考慮是好事,但同樣重要是認識到社會的改變,以及AI和科技的重要性。身處二十一世紀數碼時代,大學不只是教授知識,亦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字化及成長思維,前者指運用技術解決問題、發現機會和創新的能力,後者則是通過持續學習與發展,令自己可以實現目標。
ai 當Googling不再是動詞 Google的崛起和Yahoo的衰落,被視作「創新者窘境」(Innovator’s Dilemma)經典案例,引伸出專注「食老本」經營的大公司,忽視了新技術的發展,最終失去了自己的市場優勢。
人工智能 如何與AI對話 可能有很多人對ChatGPT此類AI仍是處於試驗中的心態,然而觀乎目前發展,懂得如何使用這項新技術,將會成為未來學習及工作的關鍵;甚至可以說,若果未來還打算繼續學習,必須先要懂得運用AI,才能取得入場機會。
人工智能 顛覆教育的AI 筆者傾向支持沃頓商學院的做法,其教授不僅要求學生使用ChatGPT,更將AI的使用納入教學大綱內。說到底要求他們習慣使用這些新工具,以體驗式教學鍛煉思維和技巧,反而更有利學生的未來發展。
人工智能 AI世紀之聯想 若以科技應用來劃分時代篇章,2023年可謂正式步入「AI(人工智能)元年」。自這一年開始,過去高不可攀的AI科技落入尋常百姓家,隨手可得兼且所費無幾,人人都可以體驗AI對生活的影響,用戶體驗(UX)還要非常良好。
網上教學 疫境求存 雲端學習市場興起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未有徹底解決跡象,儘管公務員下周開始分階段復工,但禁聚令仍未取消,一眾港人仍需要保持社交距離。與此同時,康文署轄下部分設施如室外運動場地、圖書館和博物館等重開,但室內及演出場地則仍然關閉,重開無期;再加上學校尚未有正式的復課日期,一眾學生及相關服務提供者仍然被迫停工停學,例如以學生課後時間為主的學習市場,無論是補習班、興趣班或是體育培訓,相關中小微企都叫苦連天。
大數據 抖音與fb的中美大戰 Google前行政總裁施密特(Eric Schmidt)去年曾預言,10年後世界上將有兩個互聯網:一個是美國主導,另一個是中國的互聯網。若把這個預言套用到社交平台之上,情況可能比他想像中來得更快更嚴重。
ai AI背後真假角力 Facebook(fb)行政總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這兩年成為美國國會聽證會的常客,由他一手打造並揚言要免除跨境滙款繁瑣程序的全球超級貨幣Libra再度受挫,隨着多國金融監管表達關注,他表示在未有美國政府批准之下,Libra不會推出市面,變相無限期押後計劃。
ai 後AI時代要靠創意 當大家還在討論人工智能(AI)對社會的影響時,實際上AI已經滲透各行各業。今年初有網民在一間連鎖港式餐廳集團的廚房內,發現了自動「炒河機」,並將其post上網,不少評論指未來會「人人可以係廚神」,但更多的意見是「咁食物咪無咗靈魂?」
ai 有病就睇AI? 每年DSE放榜, 最受一眾狀元青睞的非醫科莫屬。不過,成為一名註冊醫生需時7年,成為專科醫生更要13年,在科技快速發展,人工智能等多項技術相繼投入市場並廣泛使用時,10年後世界會變成怎麼樣?
IT 面對科技挑戰 會計界如何自處 次讀到最有可能被科技淘汰的職位時,會計師都榜上有名。隨着電子商務及電子支付盛行,機械式人手入數方式已經再無用武之地。早在幾年前德國初創企業Smacc已研發出自動化的會計系統,透過人工智能(AI)記錄和追蹤發票、計算成本及分析公司資產流動狀況等,大大減少人為出錯,直接搶會計師飯碗。
ai 長者愈玩愈精靈 不少人的工作格言是「Work hard, play hard」。一如字面所言,想盡情娛樂便先要努力工作,兩者一苦一樂,「玩樂」是「捱苦」的推動力和獎勵。然而,對一眾長者而言,這種「苦」「樂」模式未必適用,反而是打機過關的方式更能夠鼓勵長者持續學習鍛煉,延緩腦退化症出現的風險。
5G 5G貼地用途 一年一度的世界移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ference)下周於西班牙巴塞隆拿正式展開。這個滙集了全球最新及最尖端技術的大型移動通訊科技展覽,一向是未來科技走向指標,而今年會議更是格外令人關注,因為簡稱5G的第五代無線通訊技術,正是本屆大會的主題。
case study 數據自有黃金屋 踏入豬年,做生意的都想豬籠入水。然而,香港租金以昂貴聞名於世,計算租金或上架費這些與「地產」相關的支出後,做生意愈來愈不容易。有些年輕人更認為與其冒險做生意,倒不如買樓等升值。不過,大數據及人工智能(AI)快速發展,與過去地產為主的經濟不同,現在是「得數據者得天下」...
Apple Watch 穿戴裝置數據不可忽視 最近接受一個有關老人醫療服務的訪問,提到Apple Watch的ECG心電圖技術,獲得美國食物及藥品管理局(FDA)認可。我個人認為這功能很好,起碼能幫助老人檢測身體,做好防預。
ai 未來智能產業三大元素 二十一世紀這個數碼年代,加速未來智能產業(Smart Industry)的發展,新的產業社群相繼出現,改變不同行業的價值鏈。智能產業並非指使用新的科技創造前所未有的產品,而是優先探索用家的需要,於傳統行業上應用網絡和新科技,進行改革、創新,甚至能取代某些固有的職位或行業。
ai Google Photo整理旅行回憶 旅行時瘋狂拍照,但回家後要如何將相片整理歸類則是一大難題。科技進步令到記憶體容量愈來愈大,但即使可以將照片全部存儲,日後找回照片還是相當麻煩。諸如在龐大的照片庫中找不到想要的照片,又或是看不出照片紀錄了什麼事件的情況時有發生。
ai 電子化自訂旅程話咁易 暑假即將來臨,相信不少父母已經策劃好親子旅遊。近年愈來愈多港人喜歡幾個家庭一起出行,沿途有伴之餘孩子亦可與同齡人多多相處。以往這類多人參與的旅遊多是幫襯旅行社,如今在科技的幫忙下,自己籌辦獨家「旅行團」亦相當容易。
facebook 現代科學怪人 1816年夏天,一群年輕人在瑞士日內瓦湖畔別墅內百無聊賴之時,決定比賽寫恐怖小說。這可能是史上最強的一場寫作比賽,因為英國詩人拜倫在此創作出吸血鬼的原形,其後發展出吸血伯爵德古拉(Dracula)的故事;而同場的瑪麗雪萊則想像出一個科學家想創造完美生物,卻反被他所創造的「東西」嚇到的故事,成就了《科學怪人》(Frankenstein)這本小說。
創新 創新源自無心插柳 「先橫後直、先撇後捺」,中文字的筆順一直考起不少學生家長,結果一個無心插柳的中文寫字手機App成為不少家長的救星。我最近便有機會一晤這個人氣應用程式的開發團隊,他們正考慮將這個項目推向下一階段,意味從兼職模式走向正式商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