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的Y世代 自古到今,三十歲似乎都是一個重要分水嶺。《論語》有云:「三十而立」,現代人亦希望人到三十,可以有些東西「揸手」,證明自己沒有虛度青春。對於九十後這一批Y世代而言,三十只是一步之遙,到底他們未來該何去何從?
地球村民第三種文化 很多人都說互聯網消弭了國與國之間的界限,把地球變成了一條大村莊。不過,「隔住個Mon」始終是差了一點,想要成為地球村的真正村民,身體力行乃必經階段之一。現時人人都說自己周遊列國,但去的地方再多,也不等於已具備「村民」的資格,重點還是心態是否能夠配合。
政治宣傳一如打仗 英國電視頻道Channel 4今年推出了一套電視電影,講述脫歐派如何運用大數據及宣傳策略,把當時大部分人認為根本不可能發生的脫歐變成事實,大膽揭露民主公投中黑暗一面,實在相當值得一看。
社會創新在危機中的角色 隨着反修例運動的暴力持續升級,社會意見明顯趨向兩極化,各方完全失去信任,現時似乎已經走到無法回頭的一步。相信香港絕大部分市民都跟我一樣,屬於「和平、理性、非暴力」(和理非)一族,但運動發展至今,「和理非」是否還有市場?
有初心唔係大晒 (Theranos) 從前,一位女孩子因親人癌病去世,立志要發明一種「一滴血驗百病」的科技。她努力讀書,17歲入讀史丹福大學,19歲退學創業驗血科技公司,公司市值最高時達90億美元。若故事到這裏結束,那當然是happy ending,但可惜的是,「一滴血驗百病」完全是造假得來的成果。
無大台的通訊革命 美國《時代》(Time)25名最具影響力的網絡名人,香港「反送中」示威者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南韓偶像天團防彈少年團等並列其中。今次香港的示威活動與世人熟悉的「認大佬」做法不同,完全沒有領導的「大台」,然而憑藉連登討論區及加密通訊軟件Telegram,示威者可即時投票決定下一項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