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企業 疫情大流行下的創業集資 新冠肺炎病毒爆發引致全球多個地區經濟停擺,面對不確定的前景,新創企業融資市場備受打擊。現今市場上的創新項目可歸納為兩類:被中止或緊急的項目,而即使渡過了目前這難關,創業人士亦要留意整個社會的創新和創業格局即將出現的變化。
新創企業 後疫情新業務——免疫簽證 由於休閒旅遊或商務往來的人數均銳減,死因無可疑的小型航空及旅遊公司更是不計其數。在一個elevator pitch後,近兩個月我一直與一間新創公司合作,其業務正是推動經濟重啟的重要「道具」之一——免疫簽證。
新創企業 新創企業在柏林 為了解各國的新創企業生態,今年年初我走訪了歐洲多國,實地觀察當地情況。除了早前提到的芬蘭之外,德國的柏林、丹麥的哥本哈根也是重點考察城市,務求向這些先進城市取經,為香港提供借鑑。
新創企業 孵化初創企業之芬蘭 很多人對芬蘭的認職,始於當年的手機王者Nokia。作為該國最大納稅戶,Nokia近年出售核心業務對芬蘭的衝擊不言而喻,甚至有意見認為,這個北歐小國可能從此一蹶不振,創新之路就此玩完。
新創企業 從芬蘭諾基亞看香港自由行 因應年初到芬蘭進行參觀學習之旅,我特地研究了這個北歐小國的經濟發展歷程。作為IT人,對此一孕育出Nokia(諾基亞)的國度自然不會陌生,其人口比香港還少,只有540萬人;她亦是一個福利國家,全民免費教育,貧富差距甚微,當然稅務負擔亦相當沉重,稅率達50%。
新創企業 從以色列看香港創新生態系統 提到以色列,很多人都不禁問「人口和香港差不多,為什麼在創新上相距這麼遠?」當然,你也可以列舉以色列和香港的不同,由內至外少說也有好幾十項,但總的來說,香港的客觀環境應該比以色列更佳,那為何一向以人才自傲的香港,卻難與以國比肩?
創新之國 新創王國:生存是發明最大動力 既然到訪「新創王國」以色列,最為期待的當然是參觀當地的Startup新創企業。我們被帶到由以色列政府開設的共用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看看當地年輕創業家的工作日常。
創新之國 創新之國:以色列教育興邦 以色列為何贏得新創企業之國美譽?這是不少政府正在探討的題目。從客觀條件看,以色列沒什麼優勢,人口不多,地理上又被強敵環伺。但猶太人的文化傳統,加上在特殊政治及軍事環境下實施的教育政策,可讓我們探索其崛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