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shie的時間哲學 我認為,因為沒有工作而選擇「炒散」的機會不大,畢竟在最低工資下,較為辛苦的工種,例如飲食或運輸業「有工無人做」的情況屢見不鮮,皆因在同一工資下,不少人會選擇如保安此類較舒服的工作,肯捱苦的年輕人不可能找不到工。
啟夢者北歐圓夢之旅 Dreamstarter這個受芬蘭教育啟蒙並以此為基礎的計劃,在香港截然不同的社會環境中竟然取得卓越成就,我還可以到計劃發源地,跟一眾有志於教育的人士分享心得,也算圓了我這「啟夢者」的夢想。
有病就睇AI? 每年DSE放榜, 最受一眾狀元青睞的非醫科莫屬。不過,成為一名註冊醫生需時7年,成為專科醫生更要13年,在科技快速發展,人工智能等多項技術相繼投入市場並廣泛使用時,10年後世界會變成怎麼樣?
面對科技挑戰 會計界如何自處 次讀到最有可能被科技淘汰的職位時,會計師都榜上有名。隨着電子商務及電子支付盛行,機械式人手入數方式已經再無用武之地。早在幾年前德國初創企業Smacc已研發出自動化的會計系統,透過人工智能(AI)記錄和追蹤發票、計算成本及分析公司資產流動狀況等,大大減少人為出錯,直接搶會計師飯碗。
創業vs搵工 畢業應點揀 我在香港科技大學教授Entrepreneurship,修讀課程的學生自然會有一顆想做老闆的心。近日有位同學向我尋求「揀工」意見,他一方面想自己創業,但手頭上又有兩份「筍工」向他招手,因而出現選擇困難症。
你會為網上資訊付錢嗎? 日前《蘋果》公布「蘋果動新聞」下月「正式步入訂閱新世代」,登記會員可在4月起免費訂閱。雖然聲明中未有提到何時轉為收費,但大部分人都相信此舉是為未來收費訂閱鋪路。那問題便來了——已經習慣免費資訊的人群,會為資訊付錢嗎?
長者愈玩愈精靈 不少人的工作格言是「Work hard, play hard」。一如字面所言,想盡情娛樂便先要努力工作,兩者一苦一樂,「玩樂」是「捱苦」的推動力和獎勵。然而,對一眾長者而言,這種「苦」「樂」模式未必適用,反而是打機過關的方式更能夠鼓勵長者持續學習鍛煉,延緩腦退化症出現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