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向主流媒體宣戰 愈來愈多人認識到媒體控制人們思想的強大威力,其影響力更在互聯網出現後進一步發揚光大。在英美西方社會,主流傳媒如英國廣播公司(BBC)、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美國《紐約時報》、英國《衞報》等主流媒體競爭愈來愈激烈;其實除了新聞媒體外,同樣影響人們想法的大眾娛樂行業,亦進入了新一輪的競爭。
抖音與fb的中美大戰 Google前行政總裁施密特(Eric Schmidt)去年曾預言,10年後世界上將有兩個互聯網:一個是美國主導,另一個是中國的互聯網。若把這個預言套用到社交平台之上,情況可能比他想像中來得更快更嚴重。
AI背後真假角力 Facebook(fb)行政總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這兩年成為美國國會聽證會的常客,由他一手打造並揚言要免除跨境滙款繁瑣程序的全球超級貨幣Libra再度受挫,隨着多國金融監管表達關注,他表示在未有美國政府批准之下,Libra不會推出市面,變相無限期押後計劃。
一九八四vs二○一九 過去幾個月,香港人都過着「周末War Zone,平日返工」的生活。自《禁蒙面法》一出,街上出現大量V煞面具,加上社會上對立分化、「篤灰」起底愈見頻繁、大型機構自我審查、假新聞充斥市場...
後AI時代要靠創意 當大家還在討論人工智能(AI)對社會的影響時,實際上AI已經滲透各行各業。今年初有網民在一間連鎖港式餐廳集團的廚房內,發現了自動「炒河機」,並將其post上網,不少評論指未來會「人人可以係廚神」,但更多的意見是「咁食物咪無咗靈魂?」
資訊爆炸慎防先入為主 當以為愈多資訊, 對事情的理解便會愈多之時,人們可能反而跌入了選擇性資訊的陷阱中,從而對事物產生誤解。事關資訊愈多,人們便可能依賴具有信譽的中介消息、朋友轉述的「朋友親身經歷」或是簡單標題來作出判定,但這個做法很容易以偏概全,造成更多誤解和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