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網時代反思勝背誦 學習並不等同「記憶」,然而香港的教育制度卻着重死記硬背,學生上到高中仍不時要默書。擁有博大的知識在過去的確吃香,但在今日科網時代,大多數人也有智能手機,Google猶如隨身百科全書,「量」已經不重要,何況記下了的知識如果不能應用出來又有何用?
從細學懂解難與溝通 STEM培育創科新一代 STEM教育課程近年風行全球,希望藉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ematics)培養學生邏輯及解難能力,學會自行處理各種問題。《信報》StartupBeat今期請來香港電子學習聯盟主席黃岳永(Erwin),以及iCare智研德育總監施德利(Michael),一起討論及思考香港下一代的未來。
學習貴乎實踐 在科大任教「社會創新及創業精神」已一個學期,新學期我又重新檢視課程設計,嘗試整理出一套「獨門」招式。我教書時一向習慣由個人的學習經驗出發,而之前與大家分享過的教學過程,亦即課外體驗、堂上分享及事後檢討等3個步驟也是如此。我暫時把這過程稱之為O.I.R/A,意指觀察(Observe)、詮釋(Interepret)及反思(Reflection)/應用(Application)。
芬蘭森林變冒險樂園 分析作為創業家(Entrepreneur)的成分,其實頗複雜,當中包括商人、創新者、冒險家、領袖及人力資源顧問等不同角色。營商或創新少不免要承受風險,但我們如何教小朋友「冒險」?芬蘭人就在森林幼稚園中讓小朋友實踐自己的探險慾,從大自然中找到他們感興趣的寶藏。
芬蘭兒童學習「築」夢 今次歐洲觀課之旅,我們另外挑選了一兩間對香港教學制度而言頗為「另類」的學校,例如Arkki。這是一間專為兒童及青少年而設的建築學校,學生年齡介乎4至19歲。其他學校亦可以外判課程給Arkki舉辦課外活動,讓學生接受數月,甚至數年的建築學課程。
芬蘭小學生「航天課」 芬蘭本來只是一個千里之外的北歐小國,香港人對她的認識不是桑拿就是Nokia,不過近年芬蘭卻成為「教育神話」,世界各地教育界人士爭相拜訪學習。剛過去的農曆新年,我便與同事和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的老師一起到這個「神話」國度朝聖。
fb靠市場導向只留最好 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儘管近日遭受少數股東「逼宮」,不過他始終是fb的MVP(最具價值人員),而他的精實創業(Lean Startup)理念,則建基於另一個MVP——即是Minimum Viable Products(最小可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