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小學生「航天課」

芬蘭本來只是一個千里之外的北歐小國,香港人對她的認識不是桑拿就是Nokia,不過近年芬蘭卻成為「教育神話」,世界各地教育界人士爭相拜訪學習。剛過去的農曆新年,我便與同事和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的老師一起到這個「神話」國度朝聖。

圖片來源:finland.fi

芬蘭本來只是一個千里之外的北歐小國,香港人對她的認識不是桑拿就是Nokia,不過近年芬蘭卻成為「教育神話」,世界各地教育界人士爭相拜訪學習。剛過去的農曆新年,我便與同事和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的老師一起到這個「神話」國度朝聖。

其中一間芬蘭小學位於Jyväskylä市。觀課那天,一班小四學生的教學活動是製作火箭!雖然那些火箭只是模型,不能飛上天,卻讓小朋友經歷了一堂「宇宙工程課」,因為由機身到「燃料」,全部由他們一手一腳完成。聽起來就和香港的視覺藝術堂差不多,但芬蘭學生整天的上課時間主要就是參與類似的主題活動,發揮創意的空間和時間也多很多!所有工序同日完成,毋須回家再交由父母加工,全由小朋友自己話事。學生可以周圍走,老師不會要求他們坐定定。學生可以留在班房,也可到工藝房,自由選擇不同的木工具製作火箭,附近會有專業技師提供協助。

自製火箭「玩」足一天

初到工藝房,我們一班「港燦」十分驚訝,例如留意到班房內一名較為寡言的小男孩Miko,他要畫出等腰三角形作火箭的頂部,另外還要切割木板,再用木工鑽頭在木材上鑽出火箭的小圓窗,然後用螺絲和槌仔接合不同的木板,又在火箭尾部繫上自家製羊毛線,為火箭加上火燄。眼前這班小朋友只就讀四年級,卻已對不同工具熟門熟路,而且一點不怕受傷,在我們眼中真的非常大膽!

不少香港家長都是緊張大師,我不禁問班主任Riina:「如果他們受傷怎麼辦?」她理所當然地回答:「貼塊膠布,然後Life goes on。」她當然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擁有完美的人生,但人生從來也不是完美,所以更加重要的是學習面對失敗。芬蘭教室讓小朋友自主、受挫折,卻同時學習如何面對挑戰;同時教懂他們身邊總有人能夠提供協助,只要學懂發問,就能夠成就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這些或許都是老生常談,芬蘭人厲害之處在於「言行合一」,把這些大道理融入教學課程,成為體制一部分。

這些教學活動不是測考,也沒有班際的學術競爭,大家都專注做自己的事,只為自己而學。聽起來很簡單,但香港學生竟然做不到。若港生能接受這種芬蘭模式,他們就會找到學習的意義,上學將是享受而不是折磨。他們會發現,每天日復一日的努力,都是為自己而做,而非為應付社會、父母或老師。這樣的教育不難做,難就難在成人要有胸襟和勇氣放手,相信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能在教育中找到讓自己發揮的小木工枱,將來就有機會衝出大氣層,成為航天工程師!

Source: http://startupbeat.hkej.com/?p=4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