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操控世代

在占士邦的電影世界中,大反派的能力往往比主角強得多,通常擁有巨大殺傷力武器,隨時可向世界各地目標展開攻擊,犯罪手段更是層出不窮,既能仿效恐怖分子推翻政府,造成巨大傷亡後又可無聲無息消失,更進一步的還會製造傀儡總統操控所有核武器,把整個世界玩弄於股掌之中。

我們在使用社交媒體的同時,是否正在出售自己的私隱和自由?(路透資料圖片)

在占士邦的電影世界中,大反派的能力往往比主角強得多,通常擁有巨大殺傷力武器,隨時可向世界各地目標展開攻擊,犯罪手段更是層出不窮,既能仿效恐怖分子推翻政府,造成巨大傷亡後又可無聲無息消失,更進一步的還會製造傀儡總統操控所有核武器,把整個世界玩弄於股掌之中。

電影情節可以一笑而過,但發生在現實之中,相信無人笑得出來。美國《紐約時報》3月中爆出「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在2016年總統大選中受僱於特朗普團隊,該公司曾違規獲取超過5000萬Facebook用戶的個人訊息。其後,英國電視台Channel 4再爆大鑊,在其卧底記者取得的錄像中,劍橋分析已停職的CEO尼克斯毫無顧忌地誇耀該公司在2016年美國大選中發揮的影響力,以及在世界各地使用色誘、偽造行賄視頻等手段影響政治競選。

左右各國選舉

事件持續發酵,原來特朗普的競選主管、白宮前首席策略師班農便曾任劍橋分析副總裁,近期報道揭示「劍橋分析」介入了多個非洲國家的大選,甚至影響英國脫歐公投。

尼克斯拿着偷回來的大數據干預各國的選舉結果,是不是與占士邦電影中,大反派拿着政府/研究機構發展出來的武器,向着無辜群眾開火的場面很相似?

過去人們顯然低估了大數據的殺傷力,原來在fb披露的「少許」個人資料和活動,包括發文、分享文章及點「Like」等舉動,已足夠讓人分析出用戶的年齡、性別、種族、住址、個人喜好、家庭狀況、習慣、活動範圍、傾向、朋友圈等等無數個人私隱,這些資料可以被用來操縱他們的投票意向,連英美兩大國亦未能幸免。

當大數據成為民主的最大威脅時,難免讓人聯想到George Orwell在1949年出版的著名小說《1984》,無論是「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又或是對歷史與現實的操控,都與現今情況如此相似。難怪特朗普當選後,《1984》突然成為亞馬遜排行榜的暢銷書冠軍。

fb去年才慶祝其活躍用戶人數突破20億關口,超過地球人口四分之一。「劍橋分析」事件令人反思我們在使用社交媒體的同時,是否正在出售自己的私隱和自由?人們又能否抵禦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武器?可悲的是,似乎連fb創辦人朱克伯格也不完全理解他所創造的「怪物」是怎麼一回事。

Source: http://startupbeat.hkej.com/?p=57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