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與IT未必衝突

現今世代人人手執一部智能電話或平板電腦,拿起紙筆書寫、畫畫的機會大減,但我對有型有款又好用的文具一直非常着迷,所以最近發現香港新開了一間Moleskine專門店,當然要去逛一逛。

evernote網站圖片

現今世代人人手執一部智能電話或平板電腦,拿起紙筆書寫、畫畫的機會大減,但我對有型有款又好用的文具一直非常着迷,所以最近發現香港新開了一間Moleskine專門店,當然要去逛一逛。

Moleskine是傳統紙本筆記簿的經典,包括梵高(Van Gogh)、畢加索(Pablo Picasso)、海明威(Emest Hemingway)及馬蒂斯(Henri Matisse)等名人都是忠實擁躉,證明其魅力非凡。

Moleskine屬於中高端的文具,紙張質素很好, 寫字畫圖都沒問題,但價錢貴過一般產品,每一頁大約要2、3元。很多人認為花這個價錢買文具不值得, 但細心思考一下,若你的月薪為4萬元,一天的薪金便是2000元左右,花多點錢買好一點的文具,還是物有所值。

而且,創意的價值一向難以衡量,別說上文提到的那些名人,我亦不只一次見到能夠帶來逾億元回報的創意,亦目睹有人因為一個成功的創意改變一生。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這角度看,文具對一些人可能很重要。

在現今這種不愛手寫愛電腦的年代,除了學生外,紙本筆記簿似乎離我們愈來愈遠,但我認為兩者並不互相排斥。我在使用「最潮」科技用品上絕對經驗豐富,每有新產品面世都率先試用,由第一代PDA的Apple Newton到Palm Pilots,至現今大行其道的iPhone,我都用得不亦樂乎,但這並不妨礙我繼續利用紙筆進行記錄。

不少舉世的創意,都是從一張白紙開始。對我來說,除了筆記簿外,一張餐紙巾、打印的A3紙,甚至是Dan Ryan餐廳的紙枱布,都是創意的好幫手。將靈感記下後,便是各種科技小玩意發揮作用的時候了,透過儲存、搜尋資料、建立參考、製作電子格式、甚至是加上地圖或大綱,把靈感作出最大發揮。

邊記創意邊傳電腦

所以,當知道工業時代誕生的Moleskine開始了它的科技之路,與雲端軟件商Evernote合作推出紙本與數位的結合商品時,真的完全不感訝異。在新技術下,用家可以在紙上盡情寫下創意,然後將紙上的記事轉到雲上的Evernote,再用Evernote保存和管理,能夠同步把手寫資料數碼化,可說是結合數碼與傳統的經典例子。

Evernote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數碼筆記App,用家能在電腦與行動裝置之間同步處理所有記事。除了自由手寫和塗鴉,還可自動進行標記與編排,亦能同時處理大量的照片和快速鏈接到瀏覽器進行搜索。還有一點必須提,Evernote是免費的。

不少人都有這個經驗,在辦公室徹夜苦思茫無頭緒,反而在日常生活或旅行中忽然「靈光一閃」取得靈感,這種非線性的思考方式,正是創意的根本所在。我們利用紙筆記下靈感,再透過電腦將其加以收集、整理,變成可以實行的創意方案,才是成功的關鍵。傳統和科技,其實是可以共存的。

Source: http://startupbeat.hkej.com/?p=19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