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O領頭轉危為機 危機之所以危急,正因它會影響數以千萬人,牽連極廣。不過從另一角度看,這不就代表數以千萬計用戶的潛在需求?看看香港,較近期的社會問題就有TSA爭議──如何平衡收集、分析數據與評測壓力的兩難?空氣污染與交通擠塞──公營停車場不足,電動車稅務優惠減少,街上愈來愈多車,令污染有增無減。人口老化──20年後,每3個人就有一個是老人家,醫療系統已準備好照顧他們嗎?
CTO需具遠見與牙力 在香港有Link(領展),美國紐約也有Link,不過紐約的LinkNYC是由全市7500個電話亭變身而成的Wi-Fi亭。紐約市政府在2014年承諾改造電話亭,一年後極速「找數」。設施遍布全市,有免費Wi-Fi,又可以充電、上網、打免費電話,更可以播廣告。LinkNYC是紐約市首任首席科技總監(CTO)Minerva Tantoco的政績,她還推動市政府開放數據、社區域名登記等計劃提高公民參與率。紐約得到2016年的World Smart City Awards,這位CTO功不可沒。
聰明城市的交通管理 數周之前,我開始深思科技對城市發展的影響,遂發展出「CTO.HK」系列文章,探討香港若有CTO(首席技術總監),可以如何利用科技改善市民的生活,並令政府施政及城市設施更加「用家主導」。
如果我是CTO.earth 老實說,相比創新及科技局,筆者相信CTO(首席技術總監)可以起到的作用更大,他將利用資訊科技的創新,推出新政策來提升競爭力,對內可解決各項難題,例如前文提及的塞車;對外則發展出城市獨有品牌,改善戰略定位,讓香港在科技快速變遷下,仍能保持名副其實的世界級城市地位。遺憾的是,到今時今日仍未有人擔當這個角色。
聰明城市需要CTO 特首在《施政報告》提出以九龍東為試點,發展「聰明城市」(Smart City)。其實,新加坡及日韓等多國早已着手發展Smart City,務求提升城市競爭力,本港無疑慢人一步,但遲做總好過冇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