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CTO.earth 老實說,相比創新及科技局,筆者相信CTO(首席技術總監)可以起到的作用更大,他將利用資訊科技的創新,推出新政策來提升競爭力,對內可解決各項難題,例如前文提及的塞車;對外則發展出城市獨有品牌,改善戰略定位,讓香港在科技快速變遷下,仍能保持名副其實的世界級城市地位。遺憾的是,到今時今日仍未有人擔當這個角色。
聰明城市需要CTO 特首在《施政報告》提出以九龍東為試點,發展「聰明城市」(Smart City)。其實,新加坡及日韓等多國早已着手發展Smart City,務求提升城市競爭力,本港無疑慢人一步,但遲做總好過冇做。
體驗南韓科技與教育 筆者日前到南韓首爾參加社會經濟研究之旅,發現當地街道景象跟香港差不多,到處可見「黃絲帶」,但意義卻有不同。因為自從「世越號」沉船事件後,南韓網民便在社交網站發起黃絲帶祈福運動,Facebook用戶紛紛把頭像換為黃絲帶圖片,街上民眾亦會為建築物繫上黃絲帶,祈禱失蹤的乘客可平安歸來。
雨傘下的科技與藝術 記得今年年中,西九文化區再惹爭議,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表示,要視乎整體文化藝術發展,才決定第三批設施的興建時間:「否則如果建設出來,整個文化發展水平未趕上,都是浪費。」但事實證明,港人的文化和創意水平都不容低估,例如一場雨傘運動就激發出不少藝術創作,足可證明「香港不是文化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