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遊牧與移民

隨着雲端運算及流動網絡發展,加上疫情爆發時一眾打工仔被迫WFH(在家工作),數碼牧民變作主流趨勢。企業作全球招聘不再是「得個講字」,也減少了大公司的「光環效應」,尤其是當下市場崩潰,過去被視為「金飯碗」的金融及科技等多個行業的就業情況逆轉,不少人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和職業安排。

香港的疫情與政治變化似乎終於步入尾聲,人才流失已成定局。無論是「移居」還是「移民」,勞動力大量外流是不爭事實。除了中產因家庭原因移民,不少20至30歲的年輕人也選擇離開。這批出生在千禧年後的Z世代,熟悉電腦運作兼且沒什麼家累,數碼牧民(Digital Nomad)便成為他們的全新工作模式。

數碼牧民最早由前日立CEO牧本次雄於1997年提出,當時互聯網剛剛面世,雖然技術及流動性有限,但他已推測未來某些工作將不會受工作地點限制,只要有電腦及網絡便可辦公。隨着雲端運算及流動網絡發展,加上疫情爆發時一眾打工仔被迫WFH(在家工作),數碼牧民變作主流趨勢。企業作全球招聘不再是「得個講字」,也減少了大公司的「光環效應」,尤其是當下市場崩潰,過去被視為「金飯碗」的金融及科技等多個行業的就業情況逆轉,不少人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和職業安排。

出生在千禧年後的Z世代,熟悉電腦運作兼且沒什麼家累,數碼牧民便成為他們的全新工作模式。(Freepik網上圖片)

還記得波羅的海小國愛沙尼亞當年推出「數碼牧民簽證」(Digital Nomad Visa),允許自由工作者在當地旅居工作,人人都表示驚嘆。隨着數碼牧民族群持續擴大,現時已有47個國家有類似安排,當中包括歐洲多國如挪威、德國、意大利及西班牙,還有加勒比海、中美洲、南非、中東及亞洲等多個地區的國家,真是「點都有一個地方啱你」。

對遊走世界各地的自由工作者而言,數碼牧民簽證提供了旅遊簽證以外的另一選擇,簽證持有人可在當地使用電腦網絡,繼續為海外僱主遙距工作。至於簽證有效期則視乎國家而定,一般為12個月,但部分國家可因應情況續簽一年,甚至更長時間。此外,申請前最好先了解當地對數碼牧民簽證的稅制安排,並購買健康保險以備不時之需,性質類似旅遊保險。

隨着雲端運算及流動網絡發展,加上疫情爆發時一眾打工仔被迫WFH,數碼牧民變作主流趨勢。(SpaceX 網上圖片)

我自己也認識不少適合成為數碼牧民的香港人,例如一直幫我撰寫營銷內容的撰稿員,每名客戶約可賺取1.5萬至2萬元,只要有2至3個客戶便可安寢無憂;也有本來在香港教書的女孩子,現移居美國東岸兼改用Zoom教學,12小時的時差正好讓她輕鬆教香港的上午班。不少國家希望藉着數碼牧民來刺激當地旅遊和經濟,而這種長期住宿模式更被Airbnb視為未來重要客源,正重塑業務加以配合。

我曾參與過柏林、以色列、倫敦、多倫多及台灣等多個城市的創業社區,當地有不少活動如分享會或Founders Night,讓各地人才結識及溝通,也方便尋找合作機會,旅舍和共享辦公室也是認識新朋友的好地方。香港人「餓」旅遊已久,不如乘機走出舒適區,發掘其他可能性,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精采。

香港人「餓」旅遊已久,不如乘機走出舒適區,發掘其他可能性,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精采。(Freepik網上圖片)

Source: https://startupbeat.hkej.com/?p=125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