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STEM教育有遠見
2013年,新加坡的教育局(MOE)局長已為未來幾年教育政策定下基調,他要求「每間學校都是好學校」,要為所有學生提供「扎實」的教學,並鼓勵他們變成更自信、自動自覺的終生求學者。
2013年,新加坡的教育局(MOE)局長已為未來幾年教育政策定下基調,他要求「每間學校都是好學校」,要為所有學生提供「扎實」的教學,並鼓勵他們變成更自信、自動自覺的終生求學者。MOE委託一個名為Science Centre Singapore的中央資助科學和科技中心,負責設計以13至15歲中學生為目標對象的STEM教學內容。
新加坡的STEM有點特別,在科學、科技、工程、數學之外還多了一個「應用學習計劃」目標,講求應用能力,而不只是灌輸知識。有關單位希望培養學生就現實世界的問題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法,並讓他們看到STEM作為未來職業的可能。相關成員都是在官方教育界別之外招攬而來,既有退休專業人士,也有年輕在職研究員,他們雖然背景不同,卻都是真正「活在」相關課題中的人。私人公司也受邀加入,學生在ALP框架下需要模仿真正職場上的研發過程,例如接觸潛在使用者找出問題,然後對症下藥。
「官產學研」中學做起
MOE在2015年的預算案中承諾支持所有學校在2017年之前落實執行ALP,新加坡政府更訂立一個「五年計劃」,每間學校每年可獲得約5萬坡元(約29萬港元)作為應用學習基金,放開手腳發展課程。「官產學研」由中學就做起,問你死未?
當然公平一點,香港也有類似的計劃,只是執行的決心不及獅城。今年香港政府就批出一筆過撥款,每間學校可獲得10萬港元STEM津貼,加上早前在8間中學試行類似ALP的「IT增潤課程」,課程發展議會又有公布一些改革課程的建議,可見當局有看到推行STEM的需要。
只是我很懷疑,這些措施「唔鹹唔淡」,只可以解決一時的問題,當局是否真的看到而且相信STEM的潛能?10萬元津貼可以買教具,但是否足夠發展一個新課程、訓練教職員?況且政府也沒有改革課程或者投入資源的長遠計劃,相比獅城,實在缺乏遠見和承諾。
新加坡不只用「專題研習」重新包裝舊有課本知識,更要求教員找出一些與生活有關的難題,然後用邏輯和科學的方法解難,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和解難能力。知識是死的,而且人類一定不及機器知識豐富,所以我們需要的是能夠運用知識的頭腦,藉此創造前所未見的解決方案。未來充滿着現有知識未能解決的難題,比起增加知識量,新加坡把資源投放到解難能力之上,才是真正為未來投資。
Source: http://startupbeat.hkej.com/?p=33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