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企與政府的私隱戰爭

大家應該都試過在網上搜尋某些產品後,相關廣告就彷彿陰魂不散般糾纏着你。

大家應該都試過在網上搜尋某些產品後,相關廣告就彷彿陰魂不散般糾纏着你。(路透資料圖片)

疫情追蹤系統數據如何運用,再度引起人們對個人私隱關注。利用私隱謀利並非新鮮事,全球最大的兩間科網企業──Facebook及Google便是以銷售用戶數據為營運模式,到底應否讓這種業務模式繼續下去,遂成各國政府的重要議題。

凡事都有代價,當大家愉快地使用兩間公司的產品,已經免費把自己的郵件、照片、娛樂、學習成果、健康記錄、位置訊息、社交網絡、朋友互動及數據存儲等一系列資料雙手奉上。最後付出的代價,就是無價的個人私隱訊息、健康狀況、投票選擇及信仰自由。

透過收集這些數據,利用大數據科技建模及作出預測,科網企業恍如先知,預測後事如何,甚至可以利用推薦及廣告,潛移默化改變人們的選擇,甚至助長仇恨。

fb憑藉收集用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資料,分析出其興趣及生活方式,歸納分類後再以廣告模式出售。(中新社資料圖片)

當我們在網上輸入首幾個字母,系統已經開始推算你想搜尋的是什麼,甚至即時糾正當中的錯字,這種機器學習模式不只應用於搜尋引擎Google,在YouTube上應用亦相當廣泛,用戶一開始觀看視頻時,人工智能便着手分析並作出推薦,觀看的視頻愈多,加載的廣告亦愈多,平台收入自然水漲船高。想不看廣告?那就付費吧。

相對YouTube推出了無廣告的YouTube Premium,Facebook則沒有這麼大方。憑藉收集用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資料,fb分析出其興趣及生活方式,歸納分類後再以廣告模式出售,廣告客戶能夠在他人不知情下,輕易地「狙擊」到自己的目標。

fb甚至研發了工具進行「跨界」追蹤。大家應該都試過在網上搜尋某些產品後,相關廣告就彷彿陰魂不散般糾纏着你。即使fb教主朱克伯格在美國國會壓力下,表示用戶有權關掉相關服務,但作為一名「IT人」的我,至今仍未弄清楚如何消除fb的跟蹤問題。

當我們在網上輸入首幾個字母,系統已經開始推算你想搜尋的是什麼。(法新社資料圖片)

率先向fb開戰的是Apple,其新推出的iOS 14作業系統最主要賣點,便是保障用戶的個人瀏覽行為不會被廣告商追蹤。系統會對用戶作出警告,讓其選擇是否同意開發人員或廣告商追蹤自己的網絡足跡。當然,可能有很多人為了免費或方便,願意以私隱作為代價使用相關應用程式,但最少這是在用戶知情下進行。

諷刺的是fb這個一手改變廣告市場生態、令眾多媒體「執笠」的企業,竟然就此事在傳統媒體上大賣廣告,炮轟蘋果意圖更改網絡廣告的遊戲規則,令業界收入大跌。我對此當然不同意,所有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生活的權力,決定繼續使用或是退出,又或如YouTube Premium般付費使用。說到底,私隱數據不應該被商業機構出售圖利。

我們正處於互聯網時代的關鍵時刻,必須仔細考慮數據所造成的影響和後果,以及在商業或政治上控制人們思想和行為的做法。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沒有權力把人民的數據作為對付他們的工具。

疫情追蹤系統數據如何運用,再度引起人們對個人私隱關注。(中新社資料圖片)

Source: http://startupbeat.hkej.com/?p=97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