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幫你消化磚頭書

碰見GoGoVan創辦人林凱源(Steven Lam),他現在北京香港兩邊走,行程雖然繁忙,但笑言看書的機會反而增加,皆因等候航班需時,誤點又是平常事,反而令他有不少時間好好讀書。

等候航班需時,誤點又是平常事,反而有不少時間好好讀書。(Freepik網上圖片)

早前難得碰見GoGoVan創辦人林凱源(Steven Lam),他現在北京香港兩邊走,行程雖然繁忙,但笑言看書的機會反而增加,皆因等候航班需時,誤點又是平常事,反而令他有不少時間好好讀書。

即使不是空中飛人,一般人上下班的交通時間動輒都有一兩個小時,到底這段時間可否利用來讀書?我的答案是「可以」,但這個「讀」可不只是拿着書本來看,還少不了各種科技「神器」的幫助。先說我日常行程,我每天駕車上下班的時間約一個半小時。常識認為駕車不能看書,然而「看書」是不行,「聽書」則完全沒問題。現時的有聲書令人們幾乎能隨時隨地用「聽書」的方式來替代傳統閱讀。Kindle內不少電子書都附上有聲版本,「讀者」還可以把速度加快減慢,相當方便。

可能有人會質疑「聽書」的成效,但就我個人而言絕對是成果斐然。粗略估計,過去一年便看了約四五十本書,而且不少更是「磚頭書」,絕非以雜誌等消閒讀物濫竽充數。例如以色列歷史學家Yuval Noah Harari的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和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我近日還買了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根據Kindle的月費計劃,每月約10美元便可以「任睇」。(Amazon網上圖片)

當然,能快速看完及消化這些「磚頭書」亦有竅門,Blinklist這個應用程式便是不俗的選擇,它可以將書本劃分為一個個幾分鐘長度的小點子,先消化這些重點之後,再聽其內容便可以更快更容易理解。從我今年閱讀讀經的速度,便可知這個讀書方法效率:過去我每次讀經約需用4個月時間,但今次只花了1個月便「讀」完。

以往讀實體書,為了加深記憶,大家可謂法寶盡出,抄筆記是基本要求,不少人還準備了熒光筆和原子筆畫重點。若是電子書,不少應用程式在幫你記下重點之餘,還懂得分門別類以便查找。既能以Tag分類來作書籤存放,更可以把重點拍照,再以OCR識別記錄,內設人工智能(AI)的應用程式還可以因應用家需要搜尋其他相關書本或資料。尚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好處是便宜,根據Kindle的月費計劃,每月約10美元便可以「任睇」;若喜歡看雜誌,可考慮Kono電子雜誌,其內容覆蓋香港、日本、台灣的雜誌。讀書如此方便,大家不妨好好計劃一下自己在2019年的閱讀計劃。

Source: http://startupbeat.hkej.com/?p=67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