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真相時代更着重資訊素養

武漢新型肺炎使全城人心惶惶,不同資訊經由記者發布會、新聞、社交媒體及各個平台的分析文章或短片公開發放。經過了一連串「文宣戰」後,現時港人和媒體接納資訊的方式,已有別於過往簡單收取訊息,更多時會「停一停,諗一諗」,以免一不小心成為他人的宣傳機器,亦可見港人的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有明顯進步。

從內地傳來的武漢新型肺炎,使全城人心惶惶,(黃俊耀攝)

武漢新型肺炎使全城人心惶惶,不同資訊經由記者發布會、新聞、社交媒體及各個平台的分析文章或短片公開發放。經過了一連串「文宣戰」後,現時港人和媒體接納資訊的方式,已有別於過往簡單收取訊息,更多時會「停一停,諗一諗」,以免一不小心成為他人的宣傳機器,亦可見港人的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有明顯進步。

資訊素養是指「個人知道何時需要資訊,並能有效找尋、評估和利用資訊的能力」。在資訊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具備良好資訊素養變得愈來愈重要。舉例說,當你在網上尋找資料時,不是單憑一個「推薦」或「好評」,然後看看最多人瀏覽過的資訊便算是作出篩選,而是會理解自己的問題,針對需求作出詳細的搜尋準備及設定,再辨別資訊來源真偽,作出評估並正確使用資訊。簡單而言,可以充分駕馭資訊,才算是具備資訊素養。

這令到通過長時間追蹤、訪查、搜集證據,深入了解並揭示事件或議題所隱藏背景和真相的偵查報道(Investigative journalism),以及從網絡世界恒河沙數的數據中發掘有用資訊,再作整理並通過簡單易明方式報道出來的數據新聞(Data journalism)發揚光大。全球各地記者親身上陣的各種live直播(甚至是記者會直播),也成為最受讀者追捧的新聞報道方式。

在瀰漫假消息的網絡世界中,人們很容易偏向相信跟自己立場接近的「消息」或「新聞」,然後再「一鍵分享」傳揚出去,以突顯自己的意見有充分證據和其他人支持。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或已淪為宣傳工具之一,更可能成為網絡欺凌的幫兇。

現時港人接納資訊,更多時會「停一停,諗一諗」,(中通社資料圖片)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Google News就加設fact-check功能,幫助選民清楚辨別候選人言論真偽。其後特朗普上台,多次攻擊傳媒報道是「假新聞」,而美國傳媒亦習慣為其作fact-check ,查證他是否又講大話。其實在2016年,《牛津英語詞典》已把post-truth(後真相)選為年度詞彙,定義是「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反映當年美國大選「不問真相,只看感覺」的情況,而英國脫鈎也被視為另一post-truth例子。

假新聞古已有之,在互聯網年代,新聞工作者逐漸失去作為資訊Gatekeeper的權威性,他們定義「什麼是新聞」的能力亦備受侵蝕,尤其是涉及政治或敏感議題時,情況更趨複雜。實時直播、偵查報道及數據新聞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這些缺失。資訊自由來之不易,作為資訊使用者,應該提高個人資訊素養,及早掌握實際情況,方可作出最佳決定並進行相應部署。

Source: http://startupbeat.hkej.com/?p=8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