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奧運和逆境
對創業者而言,大多是抱着自信走入一個新世界,然而無論作了多少準備或攻略,都必定會如動畫主角般遭遇不同逆境。
日本國寶級動畫大師宮崎駿的電影陪伴着無數人成長,我亦是他多年粉絲之一。除了風格獨樹一幟外,與其他動畫作品相比,會發現宮崎駿的作品幾乎都是採用女性作為主角,講述她們如何在逆境之中克服困難、蛻變和長大。
動畫《千與千尋》中,懶懶散散的小學生千尋要在神靈世界內獨立生存下去,還要想辦法取回自己被奪走的身份(名字),以及把受到處罰的父母帶回原本的世界;《魔女宅急便》的琪琪因魔女的古老傳統,13歲(初中生)就要離開家門,尋找一個城市進行為期一年的修行(獨立生活),又要研究如何維生和融入社群;《哈爾的移動城堡》的蘇菲突然被女巫從少女變成老婆婆,因為「老了費事連累人」的想法而離家,這反而令她改變人生態度,變得樂觀進取,更因此得以擺脫咒語的約束,恢復原來樣貌。
雖然我們未能飛到天上或進入神靈國度,但生活永遠充滿不確定性。對創業者而言,大多是抱着自信走入一個新世界,然而無論作了多少準備或攻略,都必定會如動畫主角般遭遇不同逆境。面對這些未知,通常有輸有贏,過程中亦會逐漸蛻變成長,成為獨立自主又勇敢堅強的人。
突然有感而發,是因為最近有幸為大學和本港頂尖高中的優秀學生進行面試。他們的學習成績優異,課外活動表現出色,連音樂、體育等各方面亦相當出眾,絕對是動畫中的完美角色。可能因為什麼都要well planned,他們似乎急於要「好好利用」時間,以便把履歷表填得滿滿,於是學習及實習計劃一個接一個,沒有空間和時間好好了解一下自己。
話說回來,冬奧剛剛完結,讀者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各項紀錄或運動員表現,而是三名女選手的名字:自由式滑雪的谷愛凌、花式滑冰的朱易和Kamila Valieva,而討論的焦點不是其表現, 而是國籍與禁藥等事情,在社交媒體盛行的今天,運動員在比賽的同時更要面對如山的公眾壓力。
無論是谷愛凌堅持的「我只專注挑戰人類極限」、朱易指「我是一名奧運運動員,沒有什麼可將這從我身上奪走」或者Valieva坦言「顯然這是我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我以為我很孤獨,但我最親密的家人和朋友永遠不會拋棄我」,都可見這些女孩子們極高的情商。
其實,為未來準備不只是一系列的證書或工作,學習能力、掌握新事物的速度、了解自己的優勢及弱點,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智商(IQ)、情商(EQ)及逆商(AQ)對未來同樣重要,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多加鍛煉自己的EQ,保持情緒自制力;近年香港備受挑戰,在疫情橫行的今天,能在頻繁變化的環境中靈活應變和蓬勃發展的AQ,也變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