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穩定幣不再穩定

加密貨幣市場在5月上演超級大風暴,其中比特幣(BTC)下跌近三成才喘穩,有證券行估計近一萬億美元財富被蒸發,甚至有人認為,加密貨幣市場在黑色星期五那一周的損失,規模堪比當年雷曼倒閉,可見情況之嚴峻。

5月13日黑色星期五,加密貨幣市場大崩潰,包括我幾位朋友在內等一眾活躍的加密貨幣KOL,對於市場突變反應一片死寂,皆因他們的投資出現重大損失,面對觀眾也不知可以說什麼。

加密貨幣市場在5月上演超級大風暴,其中比特幣(BTC)下跌近三成才喘穩,有證券行估計近一萬億美元財富被蒸發,甚至有人認為,加密貨幣市場在黑色星期五那一周的損失,規模堪比當年雷曼倒閉,可見情況之嚴峻。

隨着最成功、規模最大的TerraUSD與其代幣LUNA陷入死亡螺旋,投資者驚慌拋售,穩定幣全面崩潰。(路透資料圖片)
隨着最成功、規模最大的TerraUSD與其代幣LUNA陷入死亡螺旋,投資者驚慌拋售,穩定幣全面崩潰。(路透資料圖片)

諷刺的是,2008年金融海嘯正是催化加密貨幣出現的原因。由於以美國聯儲局為首的一眾中央銀行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大印銀紙增加貨幣供應,被視為背棄了現行貨幣制度的「信任原則」──金本位制度被紙幣取代,最重要支柱便是人們相信政府有能力支持貨幣的價值。在一眾加密貨幣中,穩定幣(Stablecoin)會與美元或黃金等市場資產掛鈎,簡單來說就是以加密貨幣形式來模仿傳統貨幣,被視為最安全的加密貨幣。

對「掛鈎」貨幣系統,港人應該不會陌生。香港自1983年實施的聯繫滙率制度,發鈔銀行發行港元前,必須以等值美元或其他合資格資產作抵押,一旦市場欠缺信心拋售港元,金管局便沽出手上的美元資產接貨,從而穩定市場信心。即使是1997年面對金融大鱷索羅斯狙擊港元,又或2008年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亦平安渡過。

加密貨幣市場在5月上演超級大風暴,其中比特幣(BTC)下跌近三成才喘穩。(法新社資料圖片)
加密貨幣市場在5月上演超級大風暴,其中比特幣(BTC)下跌近三成才喘穩。(法新社資料圖片)

目前估計市場有上萬種加密貨幣,唯主要活躍貨幣仍然是比特幣,以太幣(ETH)、Solana幣(SOL)及Terra(LUNA),然而這些貨幣及交易既不受政府監管,又容易受消息影響,首富馬斯克(Elon Musk)一條Twitter已令其價格暴升急跌,加上NFT市場活躍,投資者自然希望可減少風險。於是,聲稱有保障、波動少又可以快速資產轉移的穩定幣,便成為虛擬貨幣市場裏的避險資產。

然而,隨着最成功、規模最大的TerraUSD(UST)與其代幣LUNA陷入死亡螺旋,投資者驚慌拋售,穩定幣全面崩潰。其實單是UST基於套利機制的演算法,能提供高達20厘利率(滙豐的活期存款利率是0.001厘),已可見其發行方式隱藏相當風險,但是一眾投資者視而不見,在息誘下繼續投資。

未來相信區塊鏈及Web3的創新仍會繼續,但投資者應該難以忘記這「血色5月」教訓。(信報資料圖片)
未來相信區塊鏈及Web3的創新仍會繼續,但投資者應該難以忘記這「血色5月」教訓。(信報資料圖片)

以波幅小、美元掛鈎、易轉移、加密貨幣、20厘息等多種「好處」作招徠的穩定幣,最終反令投資者傾家蕩產,令人反思穩定幣的本質,到底是一場社會實驗?創業家賺大錢的玩意?還是金融大鱷「割韭菜」的工具?姑勿論結果如何,我相信區塊鏈及Web3的創新仍會繼續,但投資者應該難以忘記這「血色5月」教訓。

Source: http://startupbeat.hkej.com/?p=119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