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散工及Slash不應混為一談

年輕人愈來愈抗拒無聊單一的職業,同時打幾份工的大有人在,有評論便指這代表着Slash(斜號青年)已成為一種普遍生活方式。去年我亦有就這題目撰寫文章,並預言這種彈性就業只會愈加普及。

很多年輕人投身Slash是因為找不到能滿足自己的職業,於是便自己打造自己的工作。(Freepik網上圖片)

年輕人愈來愈抗拒無聊單一的職業,同時打幾份工的大有人在,有評論便指這代表着Slash(斜號青年)已成為一種普遍生活方式。去年我亦有就這題目撰寫文章,並預言這種彈性就業只會愈加普及。不過,我發現不少人誤解Slash即為打散工,事實上兩者是截然不同的生涯規劃態度。

全職散工並不是一件新鮮事,港人出名勤力搏命,即使是我們父母輩,一個人打幾份工的大有人在,但就當時環境而言,散工相等於不穩定,全職工作才有保障。然而,今時今日要保住工作並不容易,一份工做四五年已算是相當之長,「長工」在Slash眼中同樣欠缺保障,身兼多職亦不等於不穩定。

關聯工作Crossover

Slash和打散工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前者每一份工作都有關聯,能充分發揮Crossover效果,可作為未來人生規劃的一部分。很多年輕人投身Slash是因為找不到能滿足自己的職業,於是便自己打造自己的工作,Slash正是他們的摸索階段:找到發展方向、平衡各項技術、提升專業能力,以及擴展發展平台。

我認識一位從事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 UX)工作的年輕人,他原在一間大型應用程式公司工作,按傳統說法絕對是前途無量的金飯碗。儘管他以UX為專業,早陣子卻決定辭去大公司的職位,轉而成為Slash來自己找工作。

Slash這條路不可能走一輩子,不應視此為終身職業規劃。(Freepik網上圖片)

後來他跟我說起這個決定的背後原因,原來正是因為他打算在UX這個行業進一步發展,才作出離職決定。他不諱言舊公司薪高糧準,但長此下去工作便只着重於單一產品,限制了眼界發展。他在離職之後,除了可以接觸不同產品的UX工作,更有機會赴海外體驗各國的市場及變化,對日後發展大有好處。

事實上,Slash這條路不可能走一輩子。當愈來愈多人投身Slash,那麼市場供應量增加,競爭也會日趨激烈,加上每年都有畢業生投入社會,如果只是靠打天才波便很容易被淘汰。因此年輕人可藉Slash發展自己的專長技能,但不應視此為終身職業規劃。

以往年輕人投身社會,買樓是成功的指標。近年很多人都說「成功靠父幹」,意味靠自己難以置業,其實正面一點來想,這個說法亦代表着無謂把所有精力投入買樓。如果甩開這個重擔,年輕人的生涯規劃便可以有更大彈性,以Slash為基礎發展自己的事業,亦是一個不俗的選擇。

Source: http://startupbeat.hkej.com/?p=67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