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城市需要CTO
特首在《施政報告》提出以九龍東為試點,發展「聰明城市」(Smart City)。其實,新加坡及日韓等多國早已着手發展Smart City,務求提升城市競爭力,本港無疑慢人一步,但遲做總好過冇做。
特首在《施政報告》提出以九龍東為試點,發展「聰明城市」(Smart City)。其實,新加坡及日韓等多國早已着手發展Smart City,務求提升城市競爭力,本港無疑慢人一步,但遲做總好過冇做。
先要解決的是「如何做」。一家企業若要透過科技提升競爭力,首要是聘請一名CTO,即Chief Technology Officer,可譯作首席技術總監。他不是負責編寫程式的技術員,而是把握總體科技發展方向,利用手上資源選取合適技術,再就具體事項進行整體規範及指導。
那香港的CTO可以做什麼?交通是重點之一。筆者月前請朋友吃飯聚舊,特地選了尖沙咀這個市區,方便大家到來。原以為可以準時人齊開飯,怎料好幾位朋友因為塞車遲了個多小時,還有的是找不到地方泊車,被迫泊在廟街再轉車過來,甚至有人因為大塞車,最後決定調頭打道回府。
最大的原因,是政府改變了中間道停車場的用地規劃,將之作為商業地皮出售。一小塊土地的用途改變,似乎是一件小事,但想深一層,這件「小事」導致尖沙咀這個香港鬧市更容易出現大塞車,當中造成的商業、旅遊及其他經濟損失,肯定不是小數目,亦有損香港形象。
可能很多人會說,大城市塞車是無可避免的,是城市化的代價之一。然而,筆者這幾年去過不少大城市如首爾及東京,卻看到這種「代價」是可以避免的。
宜利用新科技管理交通
以泊車為例,在新加坡,當你駕車進入CBD核心商業區,公路上的電子顯示器會明確標示哪個方向尚有停車位若干,方便駕駛者抉擇。在首爾這個Smart City就更加先進,利用南韓本土出品的搜索引擎Naver(在當地比Google更流行),其地圖便會顯示目的地尚餘多少車位,部分停車場甚至有網上預訂服務;若已沒車位,Naver會建議你使用其他交通工具,並提供的士電召功能,同時 Uber等電召服務公司,便會調動車輛應付突發需求。
利用大數據(Big Data)來管理交通的科技愈來愈普及,除了日韓等地,內地不少城市亦已開始應用。這些技術其實都可以引入香港,政府在Smart City發展上毋須全部「攬上身」,而應該進行整體規劃,引入商業機構以完善服務。以上述泊車為例,搜索引擎、停車場、電召公司都是參與合作的機構。
對於城市發展,資訊科技的角色已不同以往。傳統上,IT扮演的角色只是提供資訊、支援決策及提高效率;但到今天,IT已經開始主導改變的發生,讓政府可找到政策的新方向,提升城市競爭力。香港未來的CTO,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做。
Source: http://startupbeat.hkej.com/?p=1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