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要「硬」更要「軟」

早前聖誕和元旦假期,相信很多人選擇放下工作,與家人朋友出外旅遊散心。這幾天我也乘機「逃出」香港,到台北跟一班熱心教學的香港老師交流「翻轉教室」經驗,同時順道了解當地(尤其台北)的智慧城市發展。事實上,台灣不但教育電子化,還在商務、公共行政、交通、出版,甚至防災等方面都逐漸與電子科技融合,多個主要城市走上「智慧化」的道路。

圖片來源:Pexels

早前聖誕和元旦假期,相信很多人選擇放下工作,與家人朋友出外旅遊散心。這幾天我也乘機「逃出」香港,到台北跟一班熱心教學的香港老師交流「翻轉教室」經驗,同時順道了解當地(尤其台北)的智慧城市發展。事實上,台灣不但教育電子化,還在商務、公共行政、交通、出版,甚至防災等方面都逐漸與電子科技融合,多個主要城市走上「智慧化」的道路。

談到創新科技發展,港台兩地政府的表現不算理想,皆傾向保守。不過台灣去年卻交出亮麗成績表:據英國開放知識基金會2015年開放數據評估顯示,台灣在122個參與評估的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一,遠超香港的排行第37名。他們在政府預算、採購招標、選舉結果、地理圖資等9項評分項目中也奪得第一,表現可圈可點。

開放數據方便公商民

另一方面,台灣行政院今年更招攬參與架設網路平台「零時政府g0v.tw」、致力推動「開放政府」的天才黑客唐鳳為政務委員,態度漸變得開明,是個好開始。開放數據的同時,台灣的網絡社群積極把數據視覺化或加以分析。

就以「零時政府」為例,他們利用政府的數據開發了「全國重度級急診即時看板」、「公務人員出國考察追蹤網」、「台灣公司關係圖」等協助公民查詢資料,甚至可以監察政商機構。

數據除了讓公民參與建設城市,亦有助開拓無限商機,為消費者帶來更方便的服務。新加坡政府來自70多個部門的開放資料就成功孕育了上百個App!只要利用這些好材料和創意,大小企業便可減低研究方面的支出,專注開發新方案。

助企業減低研究支出

另外,讓創業家和社群加入開發數據,我們可得到更便捷的服務。試想像,某日你放假,突然想到深水埗食碗車仔麵。於是你打開一個App,一次過查到實時路面狀況及該區的車位數量,接着又在同一版看到地鐵、巴士、Uber等交通工具的預計抵達時間及車資,然後在2分鐘內決定不自駕。吃完麵,你又開啟同一個App查詢深水埗的行程推介,看到兩條街外的腸粉檔有很多人「打卡」,而且不用排隊,於是馬上動身前往。如果真的有一個App做到如此流暢的體驗,相信不論本地人或遊客都愛使用!

深港兩地政府較早前就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達成協議及簽署備忘錄,其中一個主題便是「智慧城市」。不過有關方面與其額外投放幾千萬元成立多幾個Coworking Space、大搞「創新」地產項目、發展「硬」平台,倒不如設立開放源碼、數據的「軟」平台。

因為除了土地問題會增加租金成本,社會中缺乏交流、封閉的知識同樣會提高資訊成本!開放數據,可為公、商、民大開方便之門,何樂而不為?

Source: http://startupbeat.hkej.com/?p=39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