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培改革與香港DSE
即使各界一再強調「求學不是求分數」,對一眾莘莘學子而言,DSE仍屬「一試定終身」(對內地同學則是高考),用以證明過去十多年的苦讀並沒白廢。很多人都說青春應該多姿多采,但與一眾學生閒聊時,他們都說自己的青春回憶就是「讀書補習」。
應試教育催生出一眾補習社,更成為龐大產業,單從一眾「補習天王」的收入便可見一斑。而矢志要子女贏在起跑線的家長,更要從子女牙牙學語時便開始準備,先確定自己住在哪個校區(在內地稱為「學區」),確保自己的住址是在心水校網之內。中學的師資會影響DSE成績,DSE成績好壞決定能否考進大學,能成功入讀「神科」如醫科及法律,未來人生已得到基本保證,若畢業後上車買樓,便是公認的「成功人士」。
這條方程式長久運作下來的結果是「強者愈強」,另一項便是名校校網內的物業價格,香港中西區校網及北京學區房的價格遠高於周邊樓價,便是最好證明。
然而,這是否物有所值又是另一回事,曾有說名校教師毋須是名師亦能教出好學生,因為家長們自會作出投資以確保子女在考試上表現出色;至於身為當事人的學生有何得着?大部分只記了一腦子試題和貼士去考試,考完試便忘記了。
父母都望子成龍,然而在「唯學歷論」的架構之下,DSE或高考成績是社會對「成龍」的定義。不過,年輕一代完全不享受甚至討厭這過程,也難怪愈來愈多人不想生仔。中國今次的教育制度改革,包括禁止家庭作業、限制網課時間,更從校外培訓市場入手,大力整治教培機構,指教育不應成為資本逐利的暴利行業,應以非牟利形式經營,以求減輕學生和家長壓力。
在中國政府作出公布後,教培機構受重挫,能否令學生和家長的快樂指數上升,甚至想生多幾個,還要繼續觀察。教育是社會體制形成的重要支柱,今次中國的教育改革,明顯是對整個體系作出Reframe,甚至可能會對DSE/高考作重新定義,其進程及成效絕對值得香港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