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包發威時刻
以前如果有人跟我說,想在全球報章落廣告,但冇錢、冇design、內容未定、目標報章未定,我肯定會說「儍的嗎?」但原來真是「世上無難事」,為了讓香港修訂《逃犯條例》爭議成為G20峰會焦點,遂有人提出眾籌300萬元,於會議期間在不同國家報章刊登頭版廣告,結果短短9小時便籌到逾670萬元,成功在全球13個國家、19份報章落廣告。
670萬元來自22066名捐贈者,即是每人約303元,可能有人認為課金金額並非太多,但請留意短短數小時籌得數百萬捐款後,發起人便要立時「兌現承諾」,在極短時間內進行版面設計、撰寫文稿、翻譯為不同國家文字版本、與多國著名報章聯絡,甚至還要與大商家搶廣告位,以及呼籲身處海外的網民「用自己方法」為相關報道拍照支持,再轉載至社交媒體,讓聲音傳開去。
短短數天內完成眾籌、媒體購買、廣告設計、文稿撰寫、搶位、過數、刊登、再到各國社交媒體進行推廣的創舉,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完成品要相當漂亮,引起全球傳媒的報道,我相信這絕對是全球首例。
這個由「連登仔」發起的活動,除了再一次打破大家對眾籌的認識外,更親身體會到網民的力量,從網上聯署到發起眾籌落廣告,大家不只是在網上發表意見的鍵盤戰士,而是將網上影響力伸延至現實,把我們想也沒想過,甚至認為不可能實現的想法落實。
Crowdsourcing(眾包)的力量不只體現於眾籌落廣告,還影響到一眾香港人對資訊的接受渠道及模式。以往每有大事發生,電視台都會作現場直播,市民大眾亦多是透過這來收取第一手資訊,但自6月9日起的多場遊行及示威,市民接受資訊的渠道不再是電視直播,而是各個網上直播的實時直擊報道。
一般電視現場直播,都是主播在錄影廠內「看圖識字」,向觀眾講解發生什麼事情,期間不時向現場記者了解一下情況。隨着網絡快速發展,直播不再限於電視台,一般紙媒及網媒亦可作實時直播,後者更多是由記者現場直擊,市民安坐家中已可第一身角度來收取資訊,比過去「等講解」要直接得多;更有人編寫軟件程式,讓觀眾可同時收看多個直播,猶如擁有上帝視覺,同時觀看各個地點發生的情況,了解事態發展及現場情況之餘,亦可確認所收取的資訊正確。
午夜警方到立法會清場前,四名示威者堅決留守,最終由其他示威者折返把四人抬走,現場記者哽咽着問折返者為什麼要冒險這樣做,被訪者哭着說「一起走」的一幕,相信撼動了不少港人。這段網媒直播片段,影響力遠高於其他大台的直播,這亦代表香港對新聞資訊的接收,已在這次運動中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