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創新在危機中的角色

隨着反修例運動的暴力持續升級,「和理非」是否還有市場?(路透資料圖片)

隨着反修例運動的暴力持續升級,社會意見明顯趨向兩極化,各方完全失去信任,現時似乎已經走到無法回頭的一步。相信香港絕大部分市民都跟我一樣,屬於「和平、理性、非暴力」(和理非)一族,但運動發展至今,「和理非」是否還有市場?

現在很多香港人都有嚴重的無力感和無助感,甚至出現「返工為咗乜」的感覺。常說做人要毋忘初衷,那除了是一位和理非外,身兼IT人、教育工作者及社會創新者三種角色,我的初衷到底是什麼?

透過創新科技或者新的營運模式,為弱勢社群(老人、兒童、傷殘、病患、少數族裔等)提供服務,以提升社會價值的社會創新者,一直在探索發展方向。在這場社會運動中,共享經濟、數碼技術及通訊方式等社會創新科技大放異彩,即使身處如今困局,亦無法否認這些科技展示出的人性善良一面。

至於教育工作者,在這場運動之中,應該清楚意識到我們正和一群在互聯網世代長大的數碼原住民打交道,他們的價值觀、學習的速度、舉一反三的能力,以及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都與我們這些「老餅」大不相同。與其說有外國勢力,不如想想目前這種流水一樣的無大台組織和行動架構,對下一代的意義是什麼?又應該如何保護他們免受傷害,重建一個公義、公平、穩定與人人受到尊重的社會?

教育工作者應該想想,目前這種無大台組織和行動架構,對下一代的意義是什麼。(法新社資料圖片)

媒體是今次運動焦點之一。和這次運動一樣,「大台」不再存在,透過Facebook等直播系統及通訊平台,網媒和紙媒可謂百花齊放,連市民亦加入進行實時報道,讓公眾可以多角度地觀察事態發展,以及不同地區的狀況。這種眾包(Crowdsourcing)的新聞報道方式也是一種極端化的新聞報道方法,值得進一步探索和開發。

今次運動中亦顯示了網絡和言論自由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然而,凡事都要準備Plan B,若過度依賴網絡及某一軟件(如Facebook、IG、連登、Telegram)作通訊,一旦軟件出現故障或者遭到「斷網」,用家又應該如何應變?

就如在這場運動中備受讚譽的醫護人員一樣,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有角色,亦有人需要我們幫助。當運動陷入膠着狀態又看不清前路的時候,不妨「停一停、諗一諗」,想想我們的初衷,反思有什麼可以做得更好。

Source: http://startupbeat.hkej.com/?p=77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