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的中小企經營新常態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不少中小企面對資金鏈斷裂問題,即使政府推出應急措施,但遠水始終救不了近火,而且政府緩助多數都未必能夠對症下藥。對一眾中小企而言,目前首要是擬定策略熬過今次危機,再重訂後疫情時代的全新工作模式。
面對不知何時才能夠紓緩的疫情及越趨艱難的經營環境,一次過的撥款的效果始終有限。事實上,除了一次過「派糖」之外,政府應考慮其他的方案來保住中小企的生計,包括更大額度的擔保貸款、協助及教授中小企與大業主就租金進行談判等。
可能會有人指這措施會令到政府承擔的風險大增,又或是干擾到私人市場和商業決定,然而非常情況使用非常手段,既然可以因應疫情強制關閉一眾商店、推出限聚令等多項措施,為了保住就業市場而支緩中小企業的政策,更應該推行。
過去一段時間,香港人已經明白到「求人不如求己」。自農曆新年疫情爆發至今,很多中小企的「死因」都是無力支付租金。換言之,若不能解決租金支出這個大石,結業的中小企還是會陸續有來。而在今次疫情過後,一眾經營者亦會尋求方法,甩掉這項沉重負擔及風險因素。
新常態之一:遙距及雲端工作模式
香港以租金昂貴聞名於世,但隨著科技快速發展,現今經濟已由過去地產為主,變成以知識及數據驅動。中小企業的工作模式亦會出現改變,就如目前人人都是Work From Home (WFH),理論上這是一個不再需要辦公室的工作模式。但如何確保團隊在家工作的紀律性?又如何確保網上視像會議的效果,能夠像面對面一樣的好?
過去兩個多月,大學的課堂都移師到網上進行。要知道香港的大學不只是收取來自香港的學生,我到網上上課時才發現 ,學生來自不同時區的四十多個城市,但只要制定好課堂規則以及運用一定的管理技巧,網上教授完全沒有問題,而且效率反而比我想像中更好。
當然,在使用ZOOM或其他網上會議工具時,必需先確保所有配套運作正常,包括攝影鏡頭、寬頻網絡、米高風、喇叭及電腦(我使用的是iMac),亦需對方的配套可以配合,才可以相互溝通。很多時候我都感覺網上會議比面對面的會議更有成效。這不單是指會議的效率,還包括個人的時間安排。
以準備工作為例,相比以往開會前在車上匆忙閱覽資料,現時大家可以在家中先做好準備,時間亦充裕得多;會議中提到任何不清楚的事項,馬上在Google上查證及了解,不會茫無頭緒; 需要與團隊成員進行商討時,則以WhatsApp或其他即時通訊軟件溝通,再也不用當著客戶面前竊竊私語。
「腦震盪會」(Brainstorming)是不少企業喜歡使用的開會模式,與會人士會大量使用Post-it 和白板來幫助組建設計思維。而「腦震盪會」亦不是非要面對面不同,透過使用如Miro App、甚至是Google Sheet等工具,籍由雲端平台共享,與會人士亦可以自由發表和交流意見。
早前我與一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就重組計劃進行會議,一般這類議題需要很多時間才能取得共識,然而在是次網上會議中,我們使用了Google Sheet以便輸入不同數據進行假設,進而建立模型和目標,竟然在極短時間內便達成了共識,效果遠較面對面的傳統會議為高。
另一個例子是一個包括我在內的多方合同談判,我們希望可以儘快完成討論以便作融資安排,這涉及重大決策及風險承擔,而過去經驗是這類談判動輒需時五個月或以上。是次會議同樣是網上進行,最大好處便是讓與會人士在商討的同時,即時查閱和傳閱相關法律文件,加上相關各方的支持,最後在短短六十分鐘便作出決定,律師隨即草擬合約,公司亦度過難關。
儘管我的個人經驗未必適用每一個人,然而現今各項工作軟件可以打造不同模型,在輸入數據之後馬上得出答案,再經由雲端即使反饋給與會人士,毋需「容後再補充資料」或「等資料到後再考慮一下」,的確節省了不少時間,亦令整個決策更有效率。
新常態之二: 發掘全新客戶群組
不少中小企都擁有實體商店,而實體店的困局,就是不管你的產品或策略有多好,店鋪的位置幾乎便決定了生意是否成功。因此舊有的零售管理學第一課,就是做生意先要搶佔好地點,只要位置好,人流量高,生意便不愁做,當然,租金自然亦不會少。
很多中小企認為將銷售平台轉移到網上,便不再受位置的限制,然而Amazon 或是淘寶的用戶不等於是你的客戶,你的產品可以向多少網上用戶推送,決定權亦不是在你的手上;不少網上商戶應該都知道,經由網上平台向用戶推銷產品,收費一點也不便宜,而且這些用戶是否你的目標客戶,又會否成為「回頭客」,其實商戶本身亦沒有甚麼把握。
如今全球供應鏈因疫情解體,正好帶來了新的機遇。無論是創業者或者是中小企,除了利用已有的平台外,亦可以考慮經由網絡找尋自己的目標客戶。這些客戶除了是對產品有所需求外,亦與企業擁有共同的價值觀或其他共同點,從而建立更堅定及長遠的關係。
「志同道合」四個字不只適用於客戶,也適合於合作者或發展之上。在疫情開始時,我們一群人因為憂慮停課帶來的影響,逐組成了一個涵蓋香港、台灣及廣州的教育聯盟 EdFuture Alliance,為學校提供可以迅速擴展的雲端技術。計劃最被預算是為1萬名學生提供服務,但後來迅速擴至逾20萬名學生,並在數周內吸引了香港多間上市公司, 甚至是國際企業包括Apple,Amazon和Google等企業,向我們提供幫助。這正是助人者人亦助之的寫照。
新常態之三: 新的僱傭關係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嚴重衝擊正逐步浮現,可以預期未來一段時間的失業率將高踞不下。與此同時,對企業而言,尤其中小企及初創企業,他們在製定人力資源計劃時一定會極為小心,保持更大的彈性以應付可能出現的衝擊,讓企業可以生存更長時間。
這將會引申出一種新的營運方式:對於業務運作必需的固定成本,會儘量透過外判或自動機械取代,公司只會聘用項目需要的人才,他們多是精通其領域的相關知識或技術,不一定是朝九晚五需要辦公室的上班族,而是具備紀律和能夠獨立工作的專門人才,利用各種科技進行遙距工作。
因應需求的變化,單一專長已無法滿足社會發展所需,打工仔必需在自己的專長上找出其「潛力」,可以隨時延伸發展和發揮所長,這種T model的發展策略才能確保自己不會容易被取代。
疫情至今仍未見紓緩,預計不少中小企將相繼倒閉。然而,後疫情的世界未必比現時簡單,新的遊戲規則正在重新制定。無論是現有的經營者,或者是有意創業的人士,在保持身體健康的同時,亦應細想一下在新常態下經營方案。
Source: https://www.visiongo.hsbc.com.hk/zh-HK/article/smenew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