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世紀下的藝術
「何謂藝術」一直是不解之謎,藝術的功用和價值同樣眾說紛紜。自從一眾NFT(非同質化代幣)登上頂級拍賣行並以天價成交,網上便流行一句話:「賣得出的叫NFT,賣唔出的叫JPG」,多少說明人們的看法。隨着人工智能(AI)在各方面的發展愈來愈進步,AI生成的不只是NFT,也可輕而易舉完成不同畫作,AI與藝術之間的爭議亦隨之而起。
擁有價值不菲的NFT似乎已經變成一種時尚,甚至是財富的炫耀。還記得去年筆者參加一個聚會,與會者每人一隻NFT猿猴及一塊虛擬地皮,這些NFT猿猴當然不是初代版本,而是第二或第三代的變種,但是若果第一代NFT猿猴已經是一項二次創作,這些次代版本又是什麼?誰是「正宗」?誰是抄襲者?一幅抄襲得來的圖案可以炒上天價,中間當然涉及炒賣和投機,那麼投資者到底是藝術愛好者?還是跟風的炒家?相信大家都心裏有數。
AI對人類的影響力愈來愈大,隨着當年AlphaGo在圍棋領域一戰成名,現時輪到藝術家憂慮將被取代,因為用AI生成圖片已成為熱門議題,而且其質素似乎較人類創作更勝一籌,有人更以此拿下了一場藝術比賽的冠軍。到底AI應否參與人類比賽?目前仍爭議不斷。
本人也試用過Discord上的幾款AI生成圖片軟件,其中以Midjourney最得我心,只要輸入關鍵字,AI就會根據文字自動製作出漂亮畫作,用家甚至能夠訓練AI,令其作品能符合自己的心意和風格。例如筆者想「畫」一名孩子到水世界旅行的圖片,向AI提供了孩子的照片後,還可以決定圖片是「梵高派」或者「現實派」,輸入要求後,AI便會以網上大量素材作參考運算,根據要求列明的筆觸風格完成作品。
在這情況下,AI猶如畫筆,是協助創作的工具,或者說是可以把創作者的想像具體化的生成器。試想像一下,按功能論,它可以把新聞內文字描述的部分輕易以視像模式展示出來,在不久將來,相信更能與人們共同創作,製作新的歌曲、動畫,甚至電影。
我一直覺得藝術有兩個部分:一是藝術家創造和表達自己;二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參與,並欣賞解讀當中的感受。AI能夠讓全無受過訓練的長者或「手殘」不懂畫畫的人,也可以進入藝術的世界,與他人互動共同創作,這是一個全新體驗,並重新定義藝術的可能性。
微軟創辦人蓋茨(Bill Gates)曾炮轟NFT及加密貨幣的市場就是「鬥儍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事實上,相比投機炒買,AI生成軟件反而是回歸基本步。機器學習不再只限於文字和圖像,只要有足夠的數據,它能做到的顯然比人們所想的更多,筆者很期待AI能在其他範疇作出突破,發掘更多的可能性。